当代年轻人每每谈及“搞钱”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,搞钱的目的不碍乎就是“房子,车子,票子”这些都是人之所求。特别是房子问题,君不见多少家庭为之奋斗一生就为了这一亩三分地。但是,随着老龄化的来临,除了一线中心城市的房子保值外,还有什么是比房子更加刚需的东西呢?当大家还在为买房“挤破了头 砸破了锅,吸干了双方家庭的血”的时候,你有思考过,当随着父母和你自身逐渐的老去;当”422“的家庭结构已然成为了常态;当你需要照护四个老人和自己的时候,未来养老也许会成为比房子更加“刚需”的东西。
近期,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公布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.6亿人,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.9亿人。从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,我国的人口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,随着低生育率及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,我国人均寿命大大增加。到2050年,中国每三个人中65岁以上的就有一个老人,有这么庞大的老人群体,势必会催生出庞大的养老需求,而邻国日本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。
目前我们的养老的模式大致分为三类,分别是居家养老,社区养老,机构养老。就字面其实很好理解,其中居家养老就是老人自己在家养老,是我国比较传统的养老模式,由老人的子女或者请的保姆来照顾老人;社区养老就是居家养老的一种补充,也是比较新型的一种养老模式,多为社区提供上门助老服务或者是餐食服务;第三类是机构养老,日间照料,养老院,疗养院,康养中心,老年公寓大多都是属于这一类,由专业的的机构运营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、清洁卫生、生活护理、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。
成都养老社区 亲睦家
在三种模式中,居家养老仍占主流,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观念没转换过来,无论是否老人是自愿去机构养老的,按传统思维理解其实很容易被说人戳脊梁骨说不孝的。就连明星也不例外,黄渤就因为父亲身患阿尔兹海默,为了更好的照护老人而把父亲送到专业的高端养老机构照护,也照样被周边的人说是不孝。还有就是中国人重乡土观念,故土难移,老年人尤甚。觉得“金窝银窝,不如自己的狗窝 ”所以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选择机构养老。
不过,令人惊讶的是,在步入本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后,这一比例正在逐年发生改变。究其原因,除了国家对养老相关政策的扶持,地方政府的推进,还有大量资本的进入,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养老院,养老机构正在以其实惠的价格,优质专业化的服务打破过去人们对养老机构的偏见。
亲睦家养老认为,在新时代下的老人正在用多元化的养老方式打破固有认知。相信在不远的未来,新型机构养老可能真的会成为未来人们的一大“刚需”。